沈屹可不许小寒打马虎眼就过去,仍旧问道:「哪里来的张公子?」
小寒无奈,只得道:「只是近旁的邻居,偶尔过来串门罢了。」
沈屹将信将疑,不过,自己如今就在小寒身边,来日方长,倒是不必太担心。当下也就按下不提,只问小寒如今在杭州城可习惯。
天青本就是沈屹安排的人,见到小寒回答得简单,便在一旁笑着补充,将小寒行医救人之事仔仔细细说了,「如今,咱们姑娘可是有着活菩萨的名声呢!」
沈屹听了,连连点头,又道:「你如今能行医救人,是你的愿望,阿兄一定支持你。只不过,剖腹取子,想来风险极大,若有不成,只怕那主家要诬赖你。你记得,若是遇到这些生産凶险的妇人,你出门之时,必要带上几个侍从,不要孤身一人前去。」
小寒应好,道:「阿兄,我都知道了!我做些好吃的给你吧。时下的菱角味道正好。」
小寒下厨,天青也下去帮忙,沈屹闲来无事,便在书房中随意看了看。
这一看,却是微微吃了一惊。小寒的书案之上,摆放着一卷画轴,他摊开其中一幅,乃是前朝赵大家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乍一看他本以爲是临摹版本,可仔细一看,才发现竟然是真迹!
沈屹微微皱眉,《千里江山图》价值不菲,小寒从何处得来?他走出书房门,正要去问人,却见丫鬟丹霞打开了院门,一个男子走了进来,后头跟着两个婆子,一个拿着雨过天青色的花瓶,一个拿着几支半开半闭的荷花。
「沈姑娘可在么?」张乐之笑着问丹霞。
沈屹负手站在廊下,打量此人。来人眉目俊朗,高瘦挺拔,宽袖大袍,足下穿着木屐,踏在青石地板上,发出哒哒的声音。
丹霞尚未回答张乐之的问话,张乐之就看到了站在廊下的沈屹。
张乐之也不由得皱眉。
「你是何人?」张乐之隐居已久,性情耿直,半分隐忍也无,一看沈屹这般年轻男子出现在小寒屋里,登时心中警铃大作,语气之中也带了几分戒备。
沈屹道:「丹霞,送客!」
张乐之一楞,见沈屹说得这么理直气壮,当下转头问道:「丹霞姑娘,这是……」
这些时日以来,张乐之从上到下打点了竹里馆的一众人等,丹霞看了一眼沈屹,见他幷未出言阻止,当下微笑道:「这是我们姑娘的兄长。」
张乐之又是一楞,不过很快面上就带着笑容,几步上前,道:「沈姑娘时常说起沈兄!沈兄,幸会幸会!」刚才的戒备和敌意仿佛都不曾出现过。
沈屹对他拱拱手,道:「《千里江山图》是张公子的?」
张乐之点头:「正是。沈兄觉得如何?」
沈屹幷不回答,只对丹霞道:「你去把《千里江山图》拿出来,还与张公子。」
张乐之眼见沈屹面色冷淡,心中不由得焦虑,忙道:「那是送与沈姑娘的……」
沈屹道:「太过贵重了。无功不受禄,张公子请回。」
丹霞正好拿着那画轴出来了,递给了张乐之,道:「张公子,您先请回吧。」
张乐之心中郁郁,自己外出作画,恰好见到极好的荷花,特地采摘了给小寒姑娘,岂料竟会遇到拦路虎大舅哥。
但是,看沈屹如此冷漠,一时也不能硬来,只得拿了画轴,转身先回去,从长计议。
小寒做好了晚餐,便让天青在院子里大树下摆了竹桌竹椅。菜肴清爽可口的,还搭配着甜点和瓜果,吹着湖面过来的凉风,真是无比惬意。
张乐之在自家院子里,远远地看到了此处的情景,捶胸顿足一番,又开始幻想若是有一日自己也能如此,那便不枉此生了。
兄妹俩闲话了一阵之后,小寒犹豫了一下,仍是忍不住问道:「阿兄,你这次怎么就直接来找我了?若是盛和光知道了……」
沈屹淡淡一笑,道:「我又岂会把你置身於危险之中?」他顿了一下,道,「已有人扮做我的模样,先去了余杭。我今夜回去,他根本不会知道。」
在沈屹离京之前,盛和光曾经与他见面。两人乃是师出同门,又同爲太子效力,从前也是互爲赏识的。只是,因爲小寒之事,再次见面就多了些许尴尬。
盛和光保证,自己绝不会再打扰了小寒的生活,不再强迫小寒过她不想过的日子。
沈屹也知,盛和光虽则算不上君子,却也是言出必行。
不过,就算如此,他也不想让盛和光知晓小寒身在何处,因此便用了易容替身,偷梁换柱,自己悄悄出来看望妹妹。
至於盛和光的那一番话保证,权且当作耳边风了。
十数日后,远在京城的盛和光收到来自江南的密信,称沈屹到来之后,头一日在房中休息了半天,随后就投入了工作之中,幷未面前任何女子。
盛和光搁下信件,有些怅然。丹溪谷隐蔽,沈屹也滴水不漏。
算起来,与小寒别离,已近一年。也不知她如今身在何处,过着什么日子,是不是真的把他忘记得干干净净了,有没有……旁的男子献殷勤?
沈屹临去江南之时,自己前去送别,也一再保证从今往后绝不爲难小寒,然而,沈屹只是听着,根本不搭腔。沈屹分明是不喜他了。
看来必须得自己去一趟江南。
机会很快就来了。
八月,圣上驾崩,太子即位,好爲洪泰。洪泰帝有中兴帝国的野心,这一日与内阁议事,盛和光也在其中,谈论到江南港口贸易之事。
最近,南洋西洋好几个国家都派了使者,请求洪泰帝在通州、松江、杭州、宁波、泉州、广州等几个口岸拓宽港口船坞,允许更多外洋船只进出。其中好几个都在江南,正需要人去督查。同时,江南的税赋从前执掌在贤妃四皇子一党手中,最近才刚刚收了回来,也需要有能之人前去整顿梳理。
盛和光心念一动,毛遂自荐。洪泰帝本就有此意,当即下了圣旨,由他任钦差大臣,前往杭州,调查港口拓宽事宜,幷整理税赋收缴之事。